【中大創科】大數據分析單核細胞基因反應 最快3小時揭發燒原因 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9/21 00:00

最後更新: 2022/09/21 00:41

分享:

分享:

梁廣鍚(左)、鄧亮生。(陳靜儀攝)

發燒是一種常見病徵,因應不同成因,醫生會採取不同治療手法。不過要確認病因,病人或要留醫數天等候化驗結果,若用錯治療方法更會延誤病情。中大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鄧亮生的團隊,研發出專利技術,透過大數據分析,了解血液內單核細胞的基因反應,最快3小時便可找出發燒原因。

鄧亮生解釋,病人持續發燒不退的原因,較常見包括由病毒、細菌感染或肺結核病引起,要透過檢測病原體才能確定,一般需時數天至數星期。醫生亦可能透過分離某一單種細胞來檢測對不同病原的反應,但同樣費時,而每一次價錢或由數千至1萬不等。

為節省時間,讓病人盡快得到適當醫治,鄧亮生10年前起開始相關研究。團隊透過美國當局的公開數據庫,收集約5,000名發燒病人的數據,了解不同成因引起的發燒在基因表達上差別,並整合成數據庫。其團隊亦研發出專利技術,不用花費時間提取及分離細胞,而是透過電腦拼合細胞的碎片,再配以大數據分析,最快3小時即可知道發燒成因,成本亦大幅下降至約數百元。

鄧亮生。(陳靜儀攝)

鄧亮生推斷,約6至7成因發燒而到急症室求診的人士,可透過此技術找病因,準確度達9成;至於因藥物過敏等而引起的發燒,有關技術未能辨別。他指出,團隊目前正於威爾斯醫院收集本港發燒病人數據,目標收集約100個,亦正尋求與藥廠合作推出研究試劑,預料最快1年內可生產,再多3至5年可取得相關認證。

鄧亮生又說,下一步將技術擴展至測試癌症病人對免疫治療方法的反應,可在病人用藥前先作檢查,了解病人B免疫細胞是否活躍,而預先推斷免疫治療是否有效。

中大將於9月23及24日舉辦「中大創業日2022」,展示師生校友的創業項目,鄧亮生亦將參與。展覽有逾60隊初創團隊參與,同場亦展出「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」得獎項目。今年亦增設單對單諮詢環節,由資深創業校友及企業定協助有創業疑難的學生,另有初創人才配對,由初創企業提供工作機會。

團隊憑專利技術獲得不少獎項。(陳靜儀攝)

【TOPick診症室】8歲童班禿頭髮及眉毛全脫落兼腹瀉 接受中醫治療調理血氣終改善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黃悅晴